近几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越来越多。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降压干预措施,其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而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是目前管理高血压的主要推荐运动方法。
近年来,人们对更多新颖的运动模式越来越感兴趣,如高强度间歇训练、等长运动训练、动态抗阻训练等等。那么究竟哪一种运动训练模式对管理高血压最为有效呢?
7月25日,BMJ子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临床试验的可用证据进行Meta分析 [1] ,得出结论:等长运动最有助于降低血压!
等长运动训练(IET)也称为静态运动,是指身体保持在原位并保持恒定的肌肉张力(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发生改变)而又不移动关节,如靠墙蹲、平板支撑、臀桥、踮脚尖(提踵)等都属于此类运动。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训练技术,并不针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运动动作,需在极短的间隔时间内,交替完成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
动态阻力训练(RT),是指涉及关节运动的阻力运动,包括举重、哑铃、引体向上、运动带或腹部仰卧起坐或卷腹。
有氧运动(AET)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常见的有步行、快走、慢跑、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以及羽毛球等球类运动。
该项Meta分析纳入1990年至2023年2月期间公布的27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5827名参与者),分析在不同运动训练≥2周后(包括HIIT、IET、AET、RT以及后两者的组合训练)患者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情况,以确定在静息血压管理中的最佳运动处方实践。
此外,为探讨不同个人锻炼模式下降血压的最佳运动模式,研究人员将对每个类别的不同亚组进行进一步分析:AET包括步行、跑步和骑行,HIIT包括:短跑间歇训练(SIT)和有氧间歇训练(AIT);而将等长静蹲(IWS)、等长伸膝运动(ILE)和等长握力运动(IHG)作为IET亚组。
IET通常采用4×2min的运动方案,即每次4组,每组锻炼2分钟,中间可休息1-4分钟,每周进行3次。IWS也可采用靠墙静蹲的方式进行。
研究结果表示:与基线血压正常的人群相比,所有运动模式对高血压人群的降压作用都要大得多。
有氧运动训练后血压平均下降4.49/2.53mmHg;动态阻力训练后血压下降4.55/3.04mmHg;组合训练后血压下降6.04/2.54mmHg;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血压下降4.08/2.5mmHg,而等长运动训练后血压下降8.24/4mmHg。
即运动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排名依次 是等长训练、组合训练、动态阻力训练、有氧锻炼和高强度间歇训练。而降低舒张压效果排名依次是等长训练、动态阻力训练、组合训练、有氧锻炼及高强度间歇训练。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除HIIT中的有氧间歇训练(AIT)外,所有运动模式均可显著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而等长运动训练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最大!
且二次荟萃分析显示,在降低收缩压的运动训练子模式中,IET中的靠墙静蹲最有效(90.4%有效率),其次是伸膝运动、等长握力训练、骑自行车、跑步、CT、间歇性冲刺训练、其他有氧运动、RT、AIT,最后是步行。
而在降低舒张压的运动训练子模式中,跑步则最为有效(91%有效率),其次是IET中的靠墙静蹲、伸膝运动、等长握力运动,最后依次是间歇性冲刺训练、骑行、RT、CT、步行。
因此,靠墙静蹲(等长运动)和跑步(有氧运动)分别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最有效的子模式。而综合大类来说,等长运动训练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
总体而言,这项针对 270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大规模系统评价和网状荟萃分析证明了静息血压管理中的最佳运动处方实践。
2013年Cornelissen 等人 [2] 及2019年Naci等人[3]的Meta分析同样发现IET 是降低血压的最佳运动模式,但对所有其他模式的分析结果与BMJ所作出的报告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此次分析中纳入了大量较新的RCT数据,而此研究补充了现阶段运动训练模式的数据,为支持制定预防和治疗动脉高血压的新运动指南提供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哪项运动,运动本身对降压的幅度还是有限的。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按规定服用降压药外,还需接受高血压饮食管理及其他健康教育,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饮食、减少钠盐摄入、不过量饮酒等等,同时鼓励大家进行针对性运动训练以更好的控制血压。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长运]体育器材-注册登录测速一站式平台](/picture/152426745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