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会回顾:南方基金四季度投资策略展望三季度以来,国内资产呈现显著分化:A股市场表现强劲,而债券、商品及汇率市场相对平稳。海外市场同样呈现风险偏好上升态势,美股与黄金同步走强。当前需重点关注两大宏观矛盾:国内方面,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定调将成为关键变量;海外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周期与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的双重扰动,地缘政治风险再度升温。
短期压力:三季度经济基本面承压,GDP增速回落,消费、投资(尤其是地产)拖累明显。
四季度主线)货币财政发力:降准降息必要性上升,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基建投资有望提振。
(2)十五五规划指引:10月四中全会将公布规划建议稿,明确经济增长目标、反内卷政策、扩内需路径及新质生产力方向,对中长期投资布局至关重要。
特朗普关税风险:若避免加征极端关税(如100%),叠加美联储降息,美国经济或触底回稳;若关税升级,中美贸易脱钩风险将拖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预计10月、12月各降息25BP,政策重心转向稳就业,但需警惕通胀反弹(核心CPI或升至3.8%)。
核心矛盾:国内政策协同与海外不确定性交织,需动态跟踪关税谈判、美联储议息及国内规划落地。
A股市场情绪指标从100%过热高位回落至70%分位,换手率同步下降,宽基指数相应震荡调整,显示情绪已回归常态化波动区间。
从风险溢价水平看,股票的性价比处在合理偏高区间,仍有一定配置价值。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与宏观经济走势及PPI高度正相关,反内卷政策推动9月PPI降幅收窄,工业品价格修复利好A股业绩;当前A股呈现缩量上涨特征,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新开户数回暖显示增量资金持续入市,但需警惕杠杆资金放大波动风险。
近期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明显超涨,短期涨幅过大,长运/注册平台,建议投资者在成长与价值间进行均衡配置,以应对外部扰动可能引发的成长风格大幅波动风险。
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虽近期因A股震荡小幅回流,但成交占比及公募基金持仓权重仍处高位。中期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其表现受国内经济基本面与美元流动性双重影响——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呈典型负相关,今年美元走弱助推港股走强,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形成估值与资金面的双重支撑。从中期维度来看,我们对于港股的方向建议保持积极。
当前十年期国债利率维持低位窄幅震荡,因多空因素交织:资金面保持宽松充裕,基本面顺风,但需关注央行降息操作及十五五规划政策定调;同时,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股市上涨持续分流债市资金。四季度利率波动可能加剧,历史规律显示年末易现行情拐点。但当前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行需降息驱动,若无政策催化,预计延续震荡格局。投资者可考虑在利率低位区间内,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或固收+产品提升收益弹性。
(1)美债短端美债受益于政策利率下行更具配置价值,而长端美债因通胀压力、财政赤字扩大及期限溢价上行,利率可能维持历史高位(约4%),建议优先配置短端品种。
美股当前处于历史高位,创纪录新高后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扰动,预计短期将进入高位震荡阶段。
美元在特朗普上台后震荡下行,但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因美债利率难降且美联储降息传导需时,叠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预计美元将维持窄幅震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呈双向波动格局。
(1)原油原油市场震荡偏空,OPEC+下半年持续增产推升供给,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及四季度消费淡季需求走弱,供需双弱下价格承压下行。
黄金过去两年保持战略看多观点,核心逻辑仍然未变:美国债务持续扩张、美元信用度下降驱动全球央行增持(如我国央行连续十数月增持),叠加特朗普大美立法案推高赤字率及贸易政策加剧地缘扰动,黄金配置需求稳固,预计价格将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答:近期CPI保持低位平稳,而8月、9月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显示工业价格出现回暖迹象。光伏、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行业在政策支持下价格回升,成为推动PPI改善的主要动力。尽管价格有所回暖,但PPI仍处负区间,意味着通胀压力有限,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以支持经济复苏和价格回升,对股市和债市均构成利好。从投资角度看,可以更多关注PPI,因为PPI与上市公司盈利高度相关。PPI持续改善将提振企业盈利增速,利好股票市场,尤其是中上游行业。若“反内卷”等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并见效,将进一步推动PPI回升,改善企业基本面,增强市场配置价值。
答:创业板当前TTM市盈率约42倍,处于过去十年约47%的分位水平,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中等位置,未明显高估,仍处合理区间。相较2015年及2019–2021年牛市高峰期,当前科技成长板块估值更具韧性,中期仍具备配置价值。
答:三季度科技成长涨得比较多,资金明显从红利板块切换到了科技成长。这背后是有逻辑的——之前红利涨了一大波,主要因为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的红利资产配置性价比很高,吸引了很多资金,推高了估值。但随着科技成长起来,尤其是AI等产业趋势开始发力,资金就开始从高位的红利转向相对低位、但前景明确的科技方向,形成了明显的“切换”。现在大家关心:是不是又要切回红利了?
我觉得,短期来看,确实会有部分资金切回去,特别是当科技涨多了出现调整、叠加外部不确定性(比如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的时候,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就会做一些防御性操作——这时候银行、红利这些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块就会被重新关注。但从中期看,科技成长这轮行情不只是炒概念,是有产业基本面支撑的,比如AI正在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才刚刚起步。所以科技这条主线的上涨还没走完。
站在这个时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大家实际上是很难去做预判的,他的政策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背景当中我觉得短期可以做一些哑铃型的配置:科技成长和红利价值均衡配置。
答:科技成长本身涨得太多了,已经到了阶段性高位,肯定会有资金选择止盈、调仓,这是正常的。另外,特朗普关税政策突然反复,中美摩擦预期又起来了,影响了全球风险偏好。不光我们科技板块调整,美股科技股波动也很大。此外,这轮上涨本身有明显的资金驱动,尤其是融资融券这类杠杆资金进来不少,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波动就会被放大,调整也就来得快。往后看,四季度还是要保持一份谨慎。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还在,加上科技涨得多,需要我们做好风险应对。但我想强调的是:一旦科技板块比如芯片、半导体设备、电池这些跌下来,回到相对低位,反而可以更积极一点去配置。因为这一轮科技行情不是炒概念,是真有产业周期在起来——AI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现在才刚刚起步,有基本面支撑。所以,科技成长板块跌到低位,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地进行配置。
答:四季度我们对有色金属整体是偏看多的,主要有两点:第一,黄金虽然现在价格已经很高了,但核心逻辑没变,中长期方向还是往上走的,四季度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偏强的格局。
第二,铜作为关键的工业金属,供给端本来就偏紧,只要美国关税不搞出大乱子、不引发经济衰退,需求端就有支撑。再加上美联储在降息,整体环境对铜有利,所以铜大概率是震荡偏强。另外,像锂、钴这些小金属也有自己的逻辑——锂跟新能源车、反内卷政策相关,近期PPI也在回暖,供需偏紧,价格也在往上走。
总的来说,不管是贵金属还是工业金属,四季度有色金属整体大概率还是震荡向上的。
答:三季度生产端有韧性,但消费确实在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以旧换新政策上半年集中发力,投了3000亿,但下半年资金明显少了,政策效应在退坡。而且从去年就开始搞,其实也透支了一部分后续需求,所以消费放缓是正常的。
第二,房地产还没企稳,不管是房价还是销量,都还在寻底。特别是二手房,是居民资产里最重要的一块,价格不稳,大家的财富感受就受影响,资产负债表承压,自然就不敢多花钱,尤其是汽车、家电这类耐用品消费,压力更明显。所以短期来看,消费确实有压力。接下来要盯的是“十五五”规划里怎么定调稳增长、扩内需,尤其是明年怎么接续发力。传统消费短期确实有压力,一方面是政策透支,另一方面是房地产还没企稳,影响大家的消费意愿,后续也要盯住房地产和消费相关的稳增长政策,一旦楼市稳住、政策落地,传统消费也可能迎来机会。传统消费承压的同时,新消费投资机会或更明显,建议投资者多关注。
答:创新药今年涨得不错,但近期有些调整。这波上涨主要两个原因:一是真有业绩兑现——很多药企在国际化、研发突破上都有实质进展,政策和技术也在支持,企业整体发展越来越好;二是外部环境有利——美元偏弱、流动性宽松,对估值有支撑。往后看,特别是四季度,其实是创新药的“传统旺季”:会有不少顶级学术会议,很多公司要公布关键临床数据,10到11月也是国际授权合作的高峰期,潜在的商务拓展进展会密集落地,事件催化比较多。而且,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也能降低药企的融资成本,对估值是利好。所以,经过这一轮调整后,创新药的投资价值又开始显现,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它的投资价值。
再加上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整体利好科技成长。所以一旦科技板块出现回调,建议投资者关注后续的投资机会。
总的来说,创新药和恒生科技这两个方向,中长期行情是有持续性的。虽然短期受一些因素扰动——比如特朗普政策反复,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和估值,加上前期涨得多,部分资金有止盈需求,导致波动加大。但只要基本面没问题,回调反而是机会。当然也要注意风险,创新药要盯研发进展和临床数据,一旦不及预期,压力就来了;恒生科技则要看中美关税谈判进展,以及龙头公司业绩是否达标。
四季度创新药事件催化多,恒生科技也面临博弈,短期难预判,但大方向是向好的,如果出现下跌或回调,反而更值得逐步关注和配置。
答:先说大方向——科技成长这条主线没变,依然是当前最占优的方向。科创50、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芯片ETF这些指数,今年走势其实都差不多,因为底层都集中在科技、成长类资产,整体涨幅也接近。但如果细分来看,电池和芯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没法简单比。先看电池:机会是有的——新能源发展快,储能需求旺,景气度在往上,而且正从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往固态电池升级,有技术迭代的机会,但风险也明显——这几年发展太猛,行业“内卷”严重,竞争格局恶化,加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技术升级能不能顺利也得打个问号,所以短期波动会比较大。再看芯片:逻辑更长期、更硬核。我们现在正处在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这是大周期的开端,科技成长的大方向就冲着这个去,再加上中美博弈下,国产替代加速——光刻机、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等等,都在全力推进自主可控,这里面机会非常多。所以从长期看,芯片和电池都具备很大投资价值,但短期都有波动风险:芯片要看四季度AI进展、中美关系走向、消费电子复苏力度;电池则要盯竞争格局和原材料价格。科技类指数可关注配置机会,可以考虑配置细分行业的ETF,比如芯片ETF、人工智能ETF,但一定要清楚背后的风险,尤其是中美关系对芯片这类板块影响很大。
答:军工本身就是一个成长性板块。短期来看,它的表现主要受两方面影响:第一个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这块偏主题和事件驱动,容易带来情绪波动;
第二个是从业绩层面看,“十五五”期间,我国军事装备和军事科技发展肯定是持续向上的,很多军工企业的盈利和订单都在改善。
我们的先进战机、航母,还有关岛打击能力,整体发展速度非常快,技术进步明显。军贸方面,我们的装备在一些局部冲突中表现突出,国际上确实有买家对我们这些先进装备很感兴趣。所以从基本面和大方向来看,军工板块是值得更加积极乐观看待的。但短期确实会受到情绪扰动,比如中美博弈、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这轮三季度的上涨,核心是资金驱动——融资融券、居民存款搬家等,推高了整体股市。现在涨到高位,情绪一波动,成长板块就容易回调。
所以中长期可以高看一些,但短期建议相对谨慎一些,持续观察中美谈判的进展。这个阶段,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均衡配置——可以做一些成长和价值的均衡配置,或者一手拿科技,一手拿红利,做哑铃型的配置。
该分享是希望让大家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账户的配置情况,学会客观看待持仓产品好坏,分析账户盈亏原因,同时学会优化账户配置,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的方案。所以我们不是从“择时”角度来做推荐,而是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资产配置带来的改变和结果。
我们先明确一下调整的目标——因为目标不一样,你可选的标的种类就不一样,最后直接影响投资结果。有的客户是在市场波动时感觉特别难受,这往往是因为大类资产配置不合理,那调整的时候,就要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去选产品。而有的客户目标是“扭亏”,之前亏得比较多,现在想结合当下行情做些调整,尽快回本。那这时候选的产品就要更契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得在自己能接受的投资范围之内。另外,也要看调整用的资金是短期的、长期的,还是不定期的,不同类型的资金,适合的投资标的也不一样。
我们南方基金现有的产品线,比较齐全:从市场角度看,有投境内的,也有投境外的QDII类产品;境内产品里,权益类、混合类、固收类、现金管理类都有,覆盖了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
定投就是通过定期定额或者定期不定额的方式持续投入,好处是能平滑成本,减少择时焦虑,操作也简单。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定投前面加了“止盈”两个字。因为市场风格一直在变,如果一直投、从不止盈,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平滑成本的效果会逐渐变弱;二是可能经历“坐过山车”——涨上去又跌回来,最后收益不理想。所以,止盈很重要。我们南方基金APP里有两个实用工具:
第一个是“目标盈定投”,在设置定投时就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收益率,达到之后,系统可以自动赎回或者发短信提醒,方式可以自己选。
第二个是持仓页面里的“盈亏提醒”功能,可以给持有的产品设置盈利和亏损的上下限,一旦触发,系统就会发消息通知,让我们及时掌握账户盈亏情况。
第一,以大类资产配置思路为主,结合自身资金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第二,选择一些“自带配置策略”的产品,这类产品本身已经帮你做好了大类资产配置,你只需要长期持有,就能获得资产配置带来的长期收益。如固收+:自带股债配置策略,长期有效;FOF:多资产配置为核心,战略+战术配置。
以宽基ETF构成“核心”,适合长期配置,用于追踪经济整体增长红利;选取行业/主题/策略ETF构成“卫星”,捕捉周期性、行业性超额收益机会。
哑铃式配置策略是指把资产配置在风险的两个极端上,即极端保守和极端进攻策略适用于不确定性环境,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标,举例:红利低波+科技:以大盘低估值为盾,以科技成长为矛。通过分析过去十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两种行情下,哑铃策略具有显著超额:第一,当经济偏弱且产业更迭加速时,哑铃型策略表现更优;第二,利率下行周期叠加信用扩张阶段同样有利于哑铃型策略发挥作用。
投资过程中,除了了解产品和配置策略,关注宏观环境也很重要。怎么通过资讯更好地了解市场,以及如何去看、去解读这些资讯。现在网络信息很发达,我们先给大家推荐一些获取资讯的渠道:
我们看了资讯却不知道怎么解读,或者想看看专业机构怎么看。这方面,南方基金也提供了不少市场观点,大家可以多留意。我们有几个主要的信息通道:
![[长运]体育器材-注册登录测速一站式平台](/picture/1524267456.png)